炒股配资公司
配资软件 彭绪庶:畅通催生新质生产力关键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引。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必须把握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需主动顺应科技发展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支撑。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解决“卡脖子”技术的制约,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结合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科学识别和动态调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一批产业科技攻关工程。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产学研优势资源和科研力量协同发力,补齐产业技术发展短板弱项。
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我国自主创新正在由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特征的追赶型创新,向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特征的引领型创新转变。需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强化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布局,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向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科技创新倾斜。加快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研究和组织实施好一批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需围绕企业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向企业尤其是向中小企业转移,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着力健全要素市场体系
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推动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必须着力破除不利于要素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构建连接全球的要素市场体系,畅通要素流通渠道,推动有利于创新、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数据、人才和资本等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实现要素资源高效配置。
着力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数字经济本质是数字技术驱动的数据经济,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结合形成的数字生产力是未来重要的新质生产力。发挥数据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生产要素作用,需加快建立数据要素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安全治理等基础制度,加大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构建多层次数据交易市场,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探索数据资产化有效路径,健全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和数据资产治理机制,让数据“放出来”“动起来”“用起来”,真正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队伍建设对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需以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为抓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强化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加大对基础研究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加快形成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尤其是要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团队,打造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健全科技金融市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充分发挥多层次金融市场作用。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推动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加强对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金融支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支持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担保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发展,拓宽创新创业资金来源,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资产化的有效路径,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产业结构重塑和产业发展范式变革。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既体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上,又体现在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上。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探索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有效路径,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主要载体,其技术传导性和战略先导性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高度吻合。需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领域,组织实施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提升新能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培育新优势、打造新引擎。未来产业反映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发展空间巨大,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是全球创新竞争和大国博弈的新赛道。需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围绕量子科技、生命科学、通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未来网络等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相关领域,孕育未来产业,加强前瞻性和体系化布局。围绕构建场景和应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应用先行先试。
二是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已发展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重构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促进具有通用目的技术特征的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深化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又以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业实现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到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产业全链条、生产全过程、管理全方位数字化改造。还要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释放数字生产力的长尾效应。
三是推动产业高端化和绿色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需扎实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动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行业基础共性技术和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企业工艺装备持续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绿色生产力,需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持续推动绿色技术产业化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链和供应链,全面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彭绪庶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配资软件